• 周三. 4月 2nd, 2025

骆越文化网

luoyue.net

金山花炮节是先秦前的骆越垌节

吴 芳

3月 18, 2025

解读左州金山花炮节的文化基因

左州镇党委书记李汶鲜向专家们介绍金山庙的历史沿革

2025年3月17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应江州区政协邀请,组织专家考察左州镇金山花炮节文化。专家们认定,金山花炮节的历史悠久,根据古籍《叶限》记载和专家的田野调查所见,金山花炮节起源于秦汉前,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的“垌节”,是珍贵的骆越农耕和生育祭祀文化的“活化石”。

抢花炮民俗是古骆越人独有的生育崇拜民俗,它与宋代才进入壮族地区的真武神崇拜和明代才进入壮族地区的观音崇拜无关。它起源于古骆越人稻作生产的开耕祭祀,即“垅垌节”。“垅垌”的意思就是下田垌开耕,它的仪式主要是向雷祖婆求雨,向稻神婆求谷种,向花婆求子,即著名的骆越“三婆”神祭祀。“垅垌节”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后来演变成歌圩。有固定的崇拜物,如三块石头,或鸟、蛇、青蛙等石雕图腾。祭花婆求子的主要仪式就是抢花炮,抢得花炮供在花婆神前取红花或白花,即能生男生女。

唐代文人段成式的名著《,酉阳杂俎》记载秦汉朝代骆越吴垌的姑娘叶限,因参加“垌节”遗失了一只金鞋子,后来成为王后的故事。壮族民俗研究的先驱马山县籍的学者蓝鸿恩先生提出,叶限的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德国的“灰姑娘”故事起源于壮族的“叶限”故事。蓝鸿恩的研究成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掀起了一个研究壮族“灰姑娘”叶限的热潮,多数专家指证叶限故事起源于崇左江州区的古万寨,即如今的左州镇。

可惜大部分研究叶限故事的专家并没有实地到左州镇进行过正式的田野调查,缺乏文物和民俗的证据。这次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的田野调查证明金山花炮节就是叶限故事中的“垌节”。

叶限故事中的“吴洞”也写作“吴垌”,作者认为是姓吴的垌主,他不知道秦汉前的古骆越人并没有姓。“吴”在古壮语中是“蛇”的记音字,“吴垌”应是有蛇崇拜的骆越古部落。这次考察,专家们在金山庙的地宫中发现了蛇的图腾石。蛇图腾的崇拜也是龙图腾的崇拜,古万寨的“古万”意为有大泉之地,左州最大的泉水也叫龙泉。“古万”实际上是“吴垌”的转义。古左州的“八景”中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叫做“龙潭碧影”。在花炮节的筹办现场,专家们发现村民正在忙碌地用甘蔗叶制作蔗叶龙,舞蔗叶龙是金山花炮节活动的重头戏。看来,左州真的是古“吴垌”。

金山庙地宫中的蛇图腾石
蔗叶龙
龙泉

从西大明山到十万大山之间的左江盆地是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发源地,进入国家水稻基因库的野生稻品牌多达上百个,是全国野生稻品种最多的地域,被农业学界认定为野生水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也即野生水稻的发源地。左江盆地还是新石器时代稻作文明的标志性文物大石铲主要分布区,骆越稻作文化的遗存丰富,是骆越人最早的祖居地。

金山花炮节的现场附近有一个叫“布罗”的村子,“布罗”意为稻田之泉,表明这里是稻作的中心地区,金山花炮节的现场可能就是古稻作祭祀的祭坛。作为古祭坛的地区应该有古祭祀礼器的文物遗存。果然,专家们深入布罗村调查,村民们纷纷指证,村的后坡曾挖出骆越的祭祀重器铜鼓。专家采访了发现铜鼓的村民黄色耀的儿子,证明出土铜鼓的后坡世代是他们黄家的土地。铜鼓是古骆越部落首领的权力标志,黄色耀的祖先有可能是唐代黄垌蛮的土司。铜鼓是骆越人举行祭祀活动的标志性文物,左江盆地最早的铜鼓可以追溯到西周即秦汉以前。

布罗村出土的铜鼓
著名铜鼓专家、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原主任蒋廷瑜先生研究布罗铜鼓

专家们还发现金山庙里的花婆神像的坐向和观音等神像不同,是座西南向东北,西南方背靠的是著名的西大明山。西大明山壮语叫“岜乜是”,即妈祖山。东北方向远处就是著名的十万大山。这证明金山古祭坛的主神就是花婆。从妈祖山往十万大山到防城市海边的古道是闻名的骆越向海图强的盐茶古道。金山花炮节所在的古吴垌就是这条古道上的重镇。茶文化就是从这条古道西传到欧洲的,叶限的故事也应该是从这条古道西传。骆越的祖神妈祖与沿海的妈祖看来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叶限的故事中有海边古国国王陀汗的内容。这条骆越古道是古吴垌文化和海洋文化联结的重要纽带。

左州是崇左市有故事的地方。

金山庙的靠山西大明山(妈祖山)
金山庙

附:

叶 限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①,常令樵险汲深②。

时尝得一鳞,二寸馀,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 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馀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 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④。”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里也。母徐衣其女衣⑤,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⑥。鱼已长丈馀,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⑦。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⑧,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⑨。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⑩。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⑪,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⑫。

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⑬。士元本邕州洞中人⑭,多记得南中怪事⑮。(《支诺皋上》)

【注】①苦:困辱。 ②樵险汲深:到高山上打柴,到深潭边汲水,比喻危险境地。 ③ 赪(cheng)鬐(qi):红色的脊鳍。 ④襦(ni):短衣。 ⑤徐:从容不迫。 ⑥斫(zhuo):原作“斤”,今据《学津讨原》本改。砍,砍击。 ⑦郁栖:粪土。 ⑧第:只管。 ⑨天人:神仙,天仙。 ⑩懊(ao):悔恨。 ⑪斛(hu):量词,十斗为一斛。 ⑫沦:沦没,淹没。 ⑬家人:奴仆。 ⑭邕州:今广西南宁。 ⑮南中:泛指南方。

(唐)段成式著;许逸民注,酉阳杂俎注评,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09,第230页

(作者:谢寿球 编辑:吴芳 终审:蓝磊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