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2月 11th, 2025

骆越文化网

luoyue.net

宾阳炮龙节

吴 芳

2月 8, 2025

正月十一“炮龙节”是宾阳县传统的民间节日,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已成为环大明山地区最为火爆、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每年这个时候,前来观赏炮龙的外地游客成千上万,近年来超过2万人,全城所有的饭店、宾馆人满为患。

按惯例,布龙起舞之前,都要举行“开光”仪式,意为将天龙请下山来。先用红布蒙住龙头,时辰一到,由一位长者当场宰杀一只公鸡,将鸡血喷洒在龙眼上,揭开红布,即为“开光”。

晚上七时许,节庆活动总指挥发出3发信号弹,多处“开光”点的几十条彩龙同时向天地礼拜。瞬间,整个街市万炮齐鸣,火焰冲天,巨龙狂舞,欢声雷动。

开光过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唢呐、京胡、二胡、大胡、秦琴、大小锣鼓、钹、木鱼)等乐器开路,火篮高举,火把相随,按事先安排好的线路,在宾阳县城所在地芦圩镇的永武、同仁、枫江、太平、仁爱等11条街道循序渐进。

舞龙者分多套人马,他们头戴藤帽,身系腰带,赤膊上阵,轮流举舞。只见彩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火焰,时而摇摆奔腾,与金珠相戏逗乐。宾阳爆竹名闻遐迩,此时电光爆竹惊天动地炸响,为舞龙助威助兴,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长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龙在爆竹铺天盖地的小巷中左右翻腾起舞,给每—户人家叩头送福。与此同时,有人把点燃的小鞭炮往龙头、龙身上抛,称为“炸龙”。传说炸龙能带来一年的兴旺,特别是炸龙头能带来头运。舞龙者都赤膊上阵,任由爆竹在身边炸响,据说龙身被炸得越烂越吉利!

当龙在炮光中游舞时,人们纷纷挤到回廊下,伺机钻龙肚,即从龙的肚皮下穿行。传说钻了龙肚能带来—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若是年轻的情侣携手钻龙肚,今生定能喜结良缘,白头偕老。钻龙肚不仅给人一种在炮声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让老老少少乐此不疲。  

舞龙有个“炮声不停龙不走”的习惯,就是当这一家的鞭炮未放完时,龙是不能到另—家去舞的。每舞过一户人家,往往要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舞完一条街的“龙路”,常要持续一个昼夜。

舞至街尾,整条龙往往已被炸得仅剩下骨架和筋了。这时由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八音,把龙投进火中,让它随着熊熊的烈火升天,这叫“送龙归天”。至此,舞龙就算结束了。人们就着那堆烈火,架起一口大锅下了水、米、碎肉、作料等熬一大锅“龙粥”,以慰劳舞龙的勇士。各家各户的人们也纷纷来分享“龙粥”,据说喝了“龙粥”能除灾祛病。

据了解,宾阳县这一民俗活动始于明清时代,由当地芦圩镇卢氏家族开创,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作者:陆登 责编:吴芳 终审:谢寿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